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的毒性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议题。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探讨:
### 一、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
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在室温下蒸气压大于1.33×10^-5^ Pa(10^-5^ atm,1 mmHg)的有机物质。在实验室中,这些有机物常常悬浮在空气中,导致操作者容易受影响。其蒸气吸入量与人体毒性相关度非常高,常见的如硝基苯类、苯、甲苯等均属于致癌物质,其他化学品则会对人体的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产生刺激性和迟缓毒性等。
具体来说,挥发性有机物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对人体造成伤害:
1. **吸入途径**: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呈气态悬浮,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与粘膜或肺部细胞接触后导致组织损害,并可能产生呼吸道症状。
2. **经皮吸收途径**:化学品通过皮肤吸收到人体内部,由于皮肤对油脂溶性有机化合物较为敏感,因此化学品能够较快地被人体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直接引起神经毒性,有可能引发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 二、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防护措施
针对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1. **合理操作**:
*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应根据实验需求量取适量的化学品,减少合成及干燥产生气体的过程。
*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密闭型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如使用带有活性炭过滤器的分散式操作台、洁净操作箱等实验设备。
* 在进行操作时也应严格控制气体的排放情况。
2. **配备防护设备**:
* 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备,如眼罩、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对实验员身体较脆弱的部位进行保护。
* 实验室的穿戴物品应当防护肤液飞散,实验员在操作时应当使用不易在手上滑脱的实验手套,防止实验品掉落,避免化学品与人体接触。
* 实验员在操作时还应当彻底消毒个人防护装置。
3. **加强实验室管理**:
* 应加强实验室管理,遵守国家化学品管理法规,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 对于用量较大的化学品,应设立专门的存储间,进行管制和分类存储,做好防护措施。
* 实验室应布置应急处理措施,避免毒性化学物质泄漏及误食,实现人员安全和化学品密闭处理。
4. **合理布置通风设备**:
* 通风橱是实验室常见的通风设备之一,应合理布置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喇叭口管道等通风设备来收集仪器设备的废气。
* 实验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门窗紧闭导致通风设备效果不佳。
5. **储存管理**:
* 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和试剂应储存在连接排风扇的可燃物专用的橱柜中。
* 可燃物专用橱柜应具备通风(有负压排风)、防静电(铁质接地)、防火防爆(结实)等特点。
* 开口容器的后方和下方以及瓶口附近是比较容易被溶剂蒸汽沾染的危险范围,应尽量避免在这些区域进行实验操作。
综上所述,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和防护措施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操作、配备防护设备、加强实验室管理、合理布置通风设备以及加强储存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挥发性有机物对实验人员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