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

22

2025 - 10

实验室溶剂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实验室溶剂回收再利用不仅有助于节约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常用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等都具备回收再利用的价值。以下为常见实验室溶剂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主要溶剂回收方法 1. 蒸馏法 原理: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再冷凝收集,分离溶剂与杂质。 适用溶剂: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操作流程: 将废溶剂倒入合适容量的蒸馏瓶,加入适量沸石(防止暴沸)。 连接好蒸馏装置,包括加热源、冷凝器和收集瓶。 根据溶剂沸点设定加热温度,缓慢加热,收集蒸馏出的纯净溶剂。 早期馏分(易挥发物或残留水)...

23

2025 - 09

构建安全意识:长假前实验室废液收集注意事项

一、加强风险认知: 长假期间,实验室无人值守时间较长,废液积留易引发泄漏、挥发、火灾、环境污染等风险。 假期归来时容易出现废液桶溢满、倒灌、异味、不明废弃物混入等隐患,影响复工安全。 二、长假前废液收集操作要点: 全面盘点,分类收集 检查所有实验操作台、通风橱及各废液收集点,彻查是否存在未及时收集、外溢或遗留的废液。 按照废液类型(有机、酸碱、含重金属等)分类收集,严禁混合。 废液桶容量检查 检查废液桶或集液罐液位,原则上长假前不能留用接近满桶的废液桶(建议容量不超过总容量的四分之三)。 如有超限或即将满桶,务必及时倒桶、换桶或联系危废处置单位转运。 桶体检查与标识 查验废液桶密封性、标签完整...

14

2025 - 08

实验室废液处理全流程:从分类到处置的合规指南

下面是针对实验室废液处理全流程的合规指南,涵盖分类、收集、暂存、转移、处置各环节,并强调安全与环保双重要求,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实验室。 实验室废液处理全流程合规指南 一、废液分类 按化学性质及环境危害分组,大致分为以下类别: 有机废液(卤代/非卤代) 强酸、强碱废液 含重金属废液 含有毒有害物(如氰化物、酚类等) 含有机溶剂混合废液 含放射性废液(特殊实验室) 一般废液(经认定可作为常规废弃物处理的) 分装容器前请仔细查阅SDS(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实验室管理规定,确认禁混类型。 二、废液收集与临时储存 容器选择 选用具化学适配性(耐有机溶剂/耐腐蚀)的专用收集瓶或废液桶。 每种废液...

11

2025 - 08

技术分享 |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溶剂安全瓶盖

  在我们的实验室中,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产品:   我们通常把它叫做:GL45 溶剂安全盖,也可以叫 GL45 溶剂密封盖,GL45 进样密封盖,GL45 溶剂防护盖等等…… 此类产品由于属于试验用产品,所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且市面上品牌众多(德国产,美国产,国产均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客户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科学有效地挑选此类产品,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品牌。 首先,好的溶剂安全盖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安装溶剂安全盖后,仪器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对仪器正常工作无影响。 安装溶剂安全盖后,溶剂挥发量明显减少了(减少的比例越多越好)。 在厂家承诺...

10

2025 - 07

废液管理的几步流程

废液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分类收集 目的:防止不同性质的废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危险。 操作: 根据废液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有机溶剂、重金属等)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耐腐蚀的容器(如高密度聚乙烯废液桶HDPE桶)密封盛装,并贴上明确的分类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废液的成分、危险特性、产生日期等信息。 二、安全储存 目的:确保废液在储存期间不会泄露或发生危险。 操作: 设立专用的危险废物暂存间或区域,并设置醒目的标识。 储存区域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法规要求。 废液容器应放置在不锈钢盛盘内,以防止泄露时污染地面。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设备、防渗漏托盘等...

19

2025 - 06

安全漏斗容器配件液位监测

安全漏斗容器配件中的液位监测是确保实验室内废液安全收集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安全漏斗容器配件液位监测的详细分析: 一、液位监测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环境中,废液的正确收集与处理至关重要。液位监测能够实时掌握废液桶的容量状态,避免废液溢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同时,它还能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合理规划废液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液位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液位监测主要依赖于液位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如浮子式、压力式和电阻式等。 通过介质对传感器的物理作用(如浮力、压力等)来测量液位。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30

2025 - 1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一、定义与法律依据 定义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21版)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涉及危险化学品品种、数量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危险源等级标准,存在较大事故风险的单位或场所。 法律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重大危险源辨识导则》(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规范》(GB/T 3606) 《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 二、重大危险源的判定依据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危险特性(如易燃、爆炸、毒害、腐蚀等)。 储存或使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重大危险源阈值。 危险...

30

2025 - 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一、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定义 职业性接触毒物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工人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物质,包括化学品、粉尘、气体等。 二、危害分级的目的 明确毒物的危害程度,便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指导职业卫生管理和风险评价。 满足法规要求,保障劳动者健康。 三、主要依据标准和法规 《职业性接触毒物分类目录》(GBZ 110) 《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品分类目录》(GBZ/T 300系列)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13690)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GBZ 2系列) 四、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分级体系 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危害分级一般基于毒理学指标(如LD50、L...

30

2025 - 10

化工医药行业安全监管分类标准

一、主要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13690-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 《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版)》 《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管理规定》 《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各地具体细则) 二、化工行业安全监管分类 1. 按危险化学品分类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和GB 13690-2009,将化学品分为: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其他...

30

2025 - 10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

一、依据法律法规 在中国,危险化学品的界定主要依据以下法规和标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和分类。 《危险化学品名录》(由应急管理部发布) 列明了被认定为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品种名称及其分类。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13690-2009)及《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30000系列) 依据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和标记。 国际标准 如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UN Model Regulations)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 二、判断流程 1. 查询官方危险化学品名录 查看该...

30

2025 - 10

低浓度硝酸标准溶液是不是危险化学品

一、硝酸的危险性概述 硝酸(HNO3)是一种强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强氧化性。 未稀释或高浓度硝酸属于危险化学品,通常分类为腐蚀品和氧化剂。 根据《中国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浓度较高的硝酸一般属于危险化学品。 二、具体判断依据 浓度和性质 纯硝酸或高浓度硝酸(如浓硝酸68%以上)肯定属于危险化学品。 低浓度稀释硝酸的危险性显著降低,但仍具有腐蚀性。 标准溶液状态 0.1 mol/L 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约0.63%(计算依据:硝酸摩尔质量63 g/mol)。 该浓度远低于浓硝酸,属于弱酸溶液。 法规参考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及相关法规,一般浓度低于10%甚至更低的硝酸溶液常...

22

2025 - 10

几种酸洗废液资源化的方法

酸洗废液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及溶解出的金属离子等,对环境具有较大危害。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还能实现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一、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方法 1. 中和沉淀法回收金属 原理:通过碱液(如石灰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和废液中的酸,使pH值升高至一定范围(通常为8~10),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回收金属沉淀。 适用范围: 含有较高浓度重金属(如铁、镍、铬、铜等)的酸洗废液。 适合废液中酸浓度较低或经过初步稀释的废液。 操作步骤: 逐步加入碱液调节pH,边搅拌边测定pH值。 形成沉淀后静置或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 沉淀物可进一步回收提...

微信订购微信订购
微信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