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
14
2025 - 08
下面是针对实验室废液处理全流程的合规指南,涵盖分类、收集、暂存、转移、处置各环节,并强调安全与环保双重要求,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实验室。 实验室废液处理全流程合规指南 一、废液分类 按化学性质及环境危害分组,大致分为以下类别: 有机废液(卤代/非卤代) 强酸、强碱废液 含重金属废液 含有毒有害物(如氰化物、酚类等) 含有机溶剂混合废液 含放射性废液(特殊实验室) 一般废液(经认定可作为常规废弃物处理的) 分装容器前请仔细查阅SDS(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实验室管理规定,确认禁混类型。 二、废液收集与临时储存 容器选择 选用具化学适配性(耐有机溶剂/耐腐蚀)的专用收集瓶或废液桶。 每种废液...
11
2025 - 08
在我们的实验室中,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产品: 我们通常把它叫做:GL45 溶剂安全盖,也可以叫 GL45 溶剂密封盖,GL45 进样密封盖,GL45 溶剂防护盖等等…… 此类产品由于属于试验用产品,所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且市面上品牌众多(德国产,美国产,国产均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客户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如何科学有效地挑选此类产品,找到最适合我们的品牌。 首先,好的溶剂安全盖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安装溶剂安全盖后,仪器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对仪器正常工作无影响。 安装溶剂安全盖后,溶剂挥发量明显减少了(减少的比例越多越好)。 在厂家承诺...
10
2025 - 07
废液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分类收集 目的:防止不同性质的废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危险。 操作: 根据废液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有机溶剂、重金属等)进行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耐腐蚀的容器(如高密度聚乙烯废液桶HDPE桶)密封盛装,并贴上明确的分类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废液的成分、危险特性、产生日期等信息。 二、安全储存 目的:确保废液在储存期间不会泄露或发生危险。 操作: 设立专用的危险废物暂存间或区域,并设置醒目的标识。 储存区域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法规要求。 废液容器应放置在不锈钢盛盘内,以防止泄露时污染地面。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设备、防渗漏托盘等...
19
2025 - 06
安全漏斗容器配件中的液位监测是确保实验室内废液安全收集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安全漏斗容器配件液位监测的详细分析: 一、液位监测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环境中,废液的正确收集与处理至关重要。液位监测能够实时掌握废液桶的容量状态,避免废液溢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同时,它还能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合理规划废液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液位监测的原理与方法 液位监测主要依赖于液位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如浮子式、压力式和电阻式等。 通过介质对传感器的物理作用(如浮力、压力等)来测量液位。 非接触式液位传感器...
05
2025 - 06
化学实验室建设的安全性涉及多个关键方面,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详细归纳: ### 一、建筑结构与设计 1. **位置与楼层**:实验室应设在一层或较低楼层,有利于降低火灾风险,并方便进行紧急疏散。同时,实验室的窗户设计应避免直射阳光,以防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增加化学反应的风险。 2. **抗震、防火、防爆设计**:实验室建筑需符合抗震、防火、防爆等设计规范,确保结构稳固,能够承受潜在灾害(如地震、火灾)的冲击。 ### 二、通风系统 1. **排风与送风**:高效的通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需设置合理的排风和送风系统,以有效排除有害气体,保障空气质量。通风柜、原子吸收罩、万向排气罩等设备应合理布局,确保实...
08
2025 - 05
GC/LC(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样品瓶的清洗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清洗方法: ### 一、常规手动清洗法 1. **方法一** * 倒干色谱样品瓶内试液。 * 将样品瓶全部浸入95%酒精中,超声清洗2次后倒干。因为酒精易进入小瓶,且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 * 倒入清水,超声清洗2次。 * 倒干瓶内洗液,于110摄氏度烘干1\~2小时(注意不能高温烘烤)。 * 冷却后保存。 2. **方法二** * 用自来水冲洗样品瓶几遍。 * 将样品瓶放入倒有纯水的烧杯中,超声清洗15分钟。 * 换水,再超声清洗15分钟。 * 将样品瓶泡在倒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 * 取出样品瓶...
11
2025 - 09
2025 年 9 月 4 日,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生物科技大楼实验室发生一起因处理强酸废液不慎引发的安全事故,导致两名学生受伤。 事故中,学生在处理强酸废液时疑似操作不当,产生大量白色气体。一名女学生虽佩戴了护目镜,但额头仍被喷溅到,造成 1 度 1% 的灼伤,另一名男同学则因吸入不明气体而身体不适。所幸两名受伤学生送医后均无大碍。 一、事故原因剖析 操作规范缺失:学生在处理强酸废液时,未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或许在倾倒、混合废液过程中,动作过于急促,亦或是未使用合适的工具与防护装备,致使废液喷溅与气体逸出。这反映出学生对操作规范的认知不足,日常实验培训未能让规范操作深入人心。 废液兼...
11
2025 - 09
一、定义 1. 引发剂(Initiator) 通常是指能诱导或引发聚合反应的化学品。 引发剂能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阳离子或阴离子,启动单体分子的聚合反应(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等)。 常见于有机合成、塑料、树脂生产等工业。 2. 阻聚剂(Inhibitor, Stabilizer) 是阻止或延缓聚合反应发生的化学品。 防止单体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因热等因素发生自聚反应,保障安全和产品稳定性。 常见于对苯乙烯、丙烯酸酯类等易聚合单体的贮存、运输。 二、常见品种 1. 危化品常用引发剂 常见品名 类型 主要作用 过氧化氢(H₂O₂) 过氧化物类 强氧化性,引发剂...
11
2025 - 09
高锰酸钾溶液**(指的是高锰酸钾固体配制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一般情况下不被列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具体说明: 1. 法规依据 根据我国公安部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最新版,2022年版)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最新版,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将高锰酸钾固体列为易制爆化学品,但**高锰酸钾溶液(含量≤15%)**一般不在易制爆名录之列。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明确指出:高锰酸钾溶液(尤其是含量在15%及以下的溶液),不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2. 实际管理 实验室如果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比如常规分析实验用的0.02 mol/L、0.1 mol/L等溶液),通常不按易制爆...
11
2025 - 09
实验室常见气瓶主要包括氧气瓶、氮气瓶、氢气瓶、二氧化碳瓶、氦气瓶、乙炔瓶等。由于气瓶内气体压力高、性质各异,操作不当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以下为实验室气瓶安全使用详细攻略: 一、气瓶使用前的检查 外观检查:气瓶瓶体无锈蚀、无损伤、无泄漏;瓶底无凹陷。 标识检查:气瓶应有清楚的气体名称标识,并与颜色、标签一致。 检验合格:查验检验标志及有效日期,超期气瓶严禁使用。 附件检查:减压阀、压力表、阀门完好,螺纹无损。 二、气瓶安全存放 竖直固定:气瓶必须用专用瓶夹、链条等可靠方式固定,防止倒翻。 远离热源:存放处与热源、明火、电气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分类分区:不同气体气瓶分开存放,易燃、助燃、惰性气体气...
11
2025 - 09
一、专项检查的背景和意义 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和鉴定分类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人员健康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专项检查,可以查清危险化学品的底数,确保化学品管理的合法、规范,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止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 二、检查的法律法规依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化学品分类和HazChem标签规范》 《GB 30000系列危险化学品分类标准》、《GB 13690-2009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相关环保、消防、职业卫生等法律法规 三、检查的主要内容 专项检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危险化学品登记 是否完成危险化学...
04
2025 - 09
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浓硫酸飞溅、烧伤等危险。正确操作方法是: 稀释硫酸的正确方法 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且边搅拌边加入,绝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原因解释 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发生强烈放热反应。 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水会立即受热蒸发,造成液体剧烈沸腾,易飞溅出来,导致烧伤等事故。 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时,水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较慢,安全性高。 具体操作步骤 取适量冷水于耐热容器(如烧杯)中,准备好玻璃棒。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不断搅拌,使硫酸和水充分混合、散热。 全程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操作时注意离开容器开口方向,防止溅出伤人。 严禁将水倒入浓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