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气处理是保障人员健康与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由于实验室涉及多种有毒、有害、刺激性甚至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有机溶剂蒸气、酸雾、硫化氢、氨气、卤素气体、氰化物等),必须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收集和净化,避免直接排入室内或大气。
1. 实验室废气的主要处理方法
1.1 局部收集——通风柜(通风橱)、局部排气
- 通风柜是实验室有害气体收集的首选设备。实验操作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废气通过柜体后端统一管道排出。
- 对于小型试剂称量、滴加等,可配备小型局部排风罩、气臂等辅助局部收集设施。
1.2 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在废气排入大气之前,应根据气体的性质采用适当的净化手段:
(1)吸收法(常用于酸雾、碱雾、氨气等)
- 湿式洗涤塔(喷淋塔、填料塔):通过水或特定吸收液与废气充分接触,将污染物溶解或与吸收液反应去除。
- 例如:盐酸、硫酸、硝酸等酸性气体用碱液(NaOH、Na2CO3溶液)吸收;氨气用稀酸吸收。
(2)吸附法(常用于有机废气、低浓度气体)
- 活性炭吸附装置:废气通过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剂,去除溶剂蒸气、恶臭、卤代烃等有机组分。
(3)氧化/还原法
- 催化燃烧法/高温焚烧:利用高温或催化剂将有机废气完全分解为CO₂和H₂O(常用于处理难以吸收/吸附的高浓度有机废气)。
- 化学氧化塔:利用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将还原性有害气体氧化除去,反之亦可。
(4)特殊处理
- 多段净化:对于复杂混合废气(如含有高分子有机物和酸蒸气),常用两级或多级洗涤(如碱洗+酸洗+活性炭吸附)组合处理。
- 光催化、等离子体等技术:用于去除微量、难分解组分,但一般在特殊需求下采用。
1.3 合理排放
- 经有效净化后的废气由楼宇统一废气管道,经检测符合排放标准才可排出大气。
- 排气口应高于周边屋面,避免废气回流或对人员造成影响。
2. 废气处理注意事项
-
种类分流、分性处理
- 不能将强氧化性和还原性废气混合处理,以免产生危险。
- 危险性气体(如氰化氢、磷化氢)须单独收集处理。
-
净化设备定期维护
- 洗涤塔需定期更换洗涤液,清洗喷淋管道,避免堵塞和失效。
- 活性炭吸附罐定期更换或再生,防止饱和失效。
-
检漏与安全措施
- 废气管道应无泄漏,连接密封完好。
- 废气设备配备风机报警、停电停送等安全联锁。
-
废气处理区环保达标
- 定期对排气口废气进行浓度检测,确保低于《实验室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或地方标准排放限值。
-
人员健康保护
- 禁止在未开启通风柜或无废气处理时开展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操作。
- 建议实验室建立废气应急预案(如毒气泄漏疏散、应急洗消等)。
-
特殊废气要点
- 生物安全实验室(P2/P3/P4)废气经高效过滤(HEPA)或高温/化学消毒处理。
- 放射性、剧毒、高腐蚀性废气须专线专处理,严禁混排。
3. 常见废气处置举例
- 酸性废气(HCl、NOx、SO₂等):通风柜→碱洗塔→排放
- 有机溶剂废气(甲醛、苯、醚等):通风柜→活性炭吸附→排放
- 硫化氢、氨气:通风柜→酸洗/碱洗→活性炭→排放
- 卤素气体(Cl₂、Br₂等):通风柜→还原吸收塔(Na2S2O3液)→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