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个体防护安全知识
科学、规范的个体防护措施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基础。以下为实验室常用的个体防护安全知识总结:
1. 实验服
- 必须穿着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服(长袖、抗腐蚀),避免日常服装直接暴露身体。
- 实验服要系好纽扣,不得敞开,不得带至生活区、食堂等非实验场所。
- 如实验涉及高温、强腐蚀或有毒物品,要选用专用防护服。
2. 手部防护(手套)
-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如乳胶手套(防一般化学品)、丁腈手套(有机溶剂)、耐酸碱手套等。
- 勿用被化学品污染的手套接触门把手、电脑、手机等公共物品。
- 完成实验后正确脱去手套,及时洗手。
3. 眼睛/面部防护
- 进行有腐蚀性/毒性/挥发性液体操作、加热、强光、飞溅风险实验时,必须佩戴护目镜或面屏。
- 配戴隐形眼镜的人员应特别注意,因遇化学品喷溅不易处理。
- 使用仪器(如紫外线灯、激光等)要配专用防护眼镜。
4. 呼吸防护
- 操作易产生有害气体、粉尘、蒸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 如需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毒口罩或呼吸器。
5. 足部防护
- 禁止穿凉鞋、高跟鞋、拖鞋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包脚、耐腐蚀的防护鞋。
- 特殊实验应穿有防静电或防泼溅功能的防护靴。
6. 头发与饰品管理
- 长发人员应将头发扎起、盘好,防止卷入仪器设备或接触火源。
- 实验时不宜佩戴手链、项链、耳环等饰品,避免挂靠、导电、带来额外风险。
7. 安全操作举措
- 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防护器具,禁止空手接触化学品。
- 实验期间不饮食、不饮水、不在实验区使用化妆品。
- 了解实验室应急设施(如安全淋浴、洗眼器、灭火器、急救箱)的具体位置和使用方法。
8. 个人卫生
- 实验结束后,及时脱下实验服,彻底洗手和必要部位的皮肤,避免沾染残留有害物。
- 发生化学品溅射皮肤、眼睛等,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9. 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和自我监测
- 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发现磨损、老化、损坏应及时更换。
- 若出现不适(如皮肤红肿、呼吸不适等)应及时报告并就医。
10. 实验中使用优诺安全瓶盖
- 实验操作和存储化学试剂时,应使用专用的安全瓶盖(如带有通气、泄压、回流功能的安全瓶盖),特别是在震荡、分液、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液体抽取等情况下。
- 安全瓶盖可以防止化学品泄漏、反应气体过压爆裂、气体挥发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 定期检查安全瓶盖的密封性和功能,及时更换破损或老化的瓶盖,严禁用普通瓶盖替代安全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