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法律法规
在中国,危险化学品的界定主要依据以下法规和标准: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 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的范围和分类。
-
《危险化学品名录》(由应急管理部发布)
- 列明了被认定为危险化学品的具体品种名称及其分类。
-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13690-2009)及《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30000系列)
- 依据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危害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和标记。
-
国际标准
- 如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UN Model Regulations)及《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
二、判断流程
1. 查询官方危险化学品名录
- 查看该物质是否已列入国家或地方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 名录中通常明确列明品名、CAS号及分类代码。
2. 查阅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SDS)
- 查看该物质的GHS分类信息,包括物理危险性、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 依据SDS中“危险性概述”部分确认该化学品的危险类别和危险性说明。
3. 分析物理化学性质和危害特征
- 物理危险性:易燃、易爆、氧化性、腐蚀性、放热反应等。
- 健康危害:毒性、致癌性、致畸变性、致突变性、刺激性等。
- 环境危害:对水体或生态系统的影响。
4. 结合法规分类标准判断
- 按《GB 30000系列》等标准,按照检测数据判断是否符合某类危险品的分类标准。
- 例如:闪点低于某一温度,属于易燃液体;爆炸极限范围内,属于易爆物品等。
5. 结合实际用途和数量
- 对于某些物质,是否纳入危险化学品管理,还与其使用量、储存量及操作环境有关。
- 大量储存或集中使用的,也需按危险化学品管理。
三、具体判断示例
| 判断步骤 | 内容说明 |
|---|---|
| 是否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 | 名录中有则为危险化学品,无则继续后续判断 |
| SDS中危险分类信息 | 根据GHS分类判断是否属于危险品 |
| 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 是否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 |
| 法规阈值判断 | 储存量或使用量是否超过法规设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阈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