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说明
- 重点监管对象:具有高能量/放热失控、能产生剧毒气体/中间体、使用高毒物质或强氧化/还原剂、含有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风险、含有易自聚/自降解中间体、规模化或周边影响大的生产工艺。
- 监管目的:防止工艺失控、毒性外泄、火灾爆炸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监管措施包括许可审批、工艺设计审查、风险评价(HAZOP/LOPA等)、现场检查、应急演练与环境监测等。
二、重点工艺类别(含示例、主要危害与控制要点)
- 强放热/易发生失控反应
- 示例:硝化(硝基化)、亲电芳香取代(硫酸/硝酸/氯化)等。
- 主要危害:强放热、分解、爆炸或失控反应。
- 监管重点:反应热管理、冷却能力、安全放罐、温度/压力自动联锁、小批量放热试验与工艺放大评估、反应物计量与搅拌控制、应急冷却与中和方案。
- 自聚/自分解与过氧化物类反应
- 示例:过氧化物制备/储存、接枝聚合、过氧化物引发聚合体系。
- 主要危害:自聚反应、热失控、爆炸危险、过氧化物不稳定。
- 监管重点:限制储存量、温度控制、稳定剂使用、容器材料与泄压装置、定期检验与报废标准、专门的搬运与储存规范。
- 高压/氢化类工艺(用H2)
- 示例:催化加氢、氢化精制。
- 主要危害:高压容器失效、H2可燃性与爆炸性、催化剂中毒与起火。
- 监管重点:压力容器检验、氢气检测与防爆电气、惰性化/置换气、泄压与爆破片、催化剂处理与热失控保护、工艺联锁。
- 使用或生成剧毒气体/中间体
- 示例:一氧化碳、氯气、氰化氢、磷化氢、硫化氢、氨、溴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氯、甲基异氰酸酯(MIC)、氯化磷、磷酰氯、光气(phosgene)等。
- 主要危害:吸入中毒、致死、环境污染。
- 监管重点:气体检测报警、密闭操作/局部抽风与洗涤吸收、二次封闭与通风冗余、个人防护与救援设备、泄漏应急处置预案与周边预警、严格准入与许可。
- 卤素/卤化工艺(使用Cl2、Br2、SOCl2、PCl3等)
- 示例:氯化、溴化、磷氯化物反应等。
- 主要危害:腐蚀性、毒性、放热、生成毒性副产物。
- 监管重点:耐腐蚀材料选型、密闭转运、吸收/中和装置、防护与泄漏检测、废气废液处理。
- 有机溶剂与挥发性有机物(VOC)工艺
- 示例:溶剂萃取、蒸馏、浓缩、溶剂回收、挥发性有机中间体反应。
- 主要危害:火灾、爆炸、长程挥发造成环境/健康影响。
- 监管重点:防爆电气、闪点管理、热回流和冷凝回收、溶剂回收效率与排放控制、溶剂替代与减量化。
- 氰化物与含氰化学工艺
- 示例:氰化钠/氢氰酸使用、氰化物萃取与金属浸出(如金属回收)。
- 主要危害:剧毒、环境与水体风险。
- 监管重点:密闭操作、气体净化/吸收、氰化物废液专门处理、紧急解毒物资与救援程序、严格的废水排放许可与监测。
- 含重金属(Pb、Hg、Cd、Cr6+、As等)的生产或处理
- 示例:镀镍、电镀废水处理、金属冶炼、催化剂回收。
- 主要危害:重金属中毒、持久性环境污染。
- 监管重点:废水/废渣收集与稳定化处理、地下渗漏防护、尾气与粉尘控制、职业健康监测。
- 含氮氧化体系与硝化/硝酸相关(爆炸物与氧化剂)
- 示例:硝化纤维素、硝化苯、硝基化合物制备。
- 主要危害:高爆性、强氧化性导致火灾与爆炸。
- 监管重点:严控温度与浓度、隔离与限量、操作人数与规模限制、废料处理与储存管理。
- 易燃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的生产与储运
- 示例:乙炔、丙烯氧化、甲醇制备、合成气处理。
- 主要危害:爆炸、火灾、燃烧传播。
- 监管重点:气体检测、泄漏自动切断、安全距离、通风与防爆、静电控制与接地。
- 粉尘/颗粒物可燃性工艺
- 示例:有机粉体的制备、研磨、输送、干燥工序(制药、染料、颜料)。
- 主要危害:粉尘爆炸、二次爆炸蔓延。
- 监管重点:密闭输送、除尘系统、防尘/防静电措施、爆炸释放与隔离装置、检修与清扫规范。
- 制药与农药中涉及高毒/高反应性中间体工艺
- 示例:含叠氮、重氮盐、中间体不稳定化学物、含高活性试剂的缩合/偶联反应。
- 主要危害:热失控、毒性外泄、环境持久残留。
- 监管重点:小尺度放大、安全评价、替代工艺、严格的废物管理与溯源。
- 有毒有害废物、废液集中处理与热解焚烧工艺
- 示例:有机危险废物热解、焚烧、有机废液共烧。
- 主要危害:二次污染(二噁英、重金属挥发)、燃烧失控。
- 监管重点:尾气净化、在线排放监测、处置资质与监管、分类焚烧与预处理。
三、监管与技术管理措施(通用)
- 强制开展工艺安全论证(Process Safety Analysis、HAZOP、LOPA、QRA)并纳入审批要件。
- 对重大危险工艺实行许可准入和动态监管,重点关注工艺放大、改造与停产检修。
- 要求安装在线监测与联锁(温度、压力、泄漏、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等)及应急切断。
- 强制实行过程包容性设计:密闭、惰性化(氮气置换)、泄压与爆破保护、冗余冷却/通风系统。
- 规范储运与容器管理(材质、标识、限量、二次围堰、防溢措施)。
- 生态与公众防护:污染物排放许可、围界隔离距离、社区预警系统、应急救援联动。
- 健全管理体系:作业许可制度、检维修管理、从业人员培训与资质、事故报告与调查、应急演练。
- 强制化学品替代与源头减量:鼓励采用低毒、低挥发和风险较低的原料与工艺。
四、监管建议与执行要点
- 分类分级监管:将工艺按危险性分级,实行差异化监管频率与深度。
- 动态台账:建立危化工艺台账,记录工艺参数、变更、重大隐患整改情况与安全评价结果。
- 重点抽查:对温控、冷却、储罐、通风、检测联锁系统、废水/废气处理系统等实施现场核验。
- 应急能力:要求企业制定专项泄漏/中毒/火情/爆炸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与地方应急资源联通。
- 环境与健康监测:要求周边环境与职业健康长期监测并公开主要监测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