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 毒性按“急性吸入毒性/毒性阈值”与职业/公众暴露限值分级(参考GHS、IDLH、ERPG、TLV/PEL等指标);
- 爆炸危险按“可燃/可爆性(气/蒸气)”或“粉尘可爆性(固体)”分级,结合LEL/UEL、闪点、自动点火温度、Kst等参数,并考虑氧化性/自反应性;
- 分类结果直接决定工艺控制、隔离与安全装置(惰性化、通风、泄压、报警、爆炸隔离/抑爆等)强度。
二、毒性危害分级(建议4级)
-
级别A:极高毒性(High/Very high)
- 判定要素(任选其一或多个):已知急性吸入致死(短时暴露即可致命)、LC50/LCt50非常低;ID LH值非常低;即刻需要救治或有致命风险;如光气、氰化氢、磷化氢等。
- 风险管控要点:完全密闭与二次封闭、强制气体检测与自动切断、设置负压/通风冗余、专用洗消与解毒物资、周边预警与强制疏散方案、极低允许库存并严格运输控制。
-
级别B:高毒性(High)
- 判定要素:短时间吸入可引起严重中毒或长期致残;LC50/LCt50明显偏低;ERPG-2/IDLH较低;如某些溶剂性中毒物、溴甲烷高暴露下等。
- 风险管控要点:密闭操作或局部高度封闭抽风、在线监测报警、限额储存、个人防护与急救设备、明确操作许可制度。
-
级别C:中等毒性(Moderate)
- 判定要素:可引起明显健康损害或强烈刺激,但短时低浓度暴露一般不立即致命;有职业暴露限值(TLV/PEL)可管理。
- 风险管控要点:局部排风、通风量与监测、个人防护、暴露浓度控制与健康监测、废气处理。
-
级别D:低毒/刺激性(Low/Irritant)
- 判定要素:主要为刺激性或慢性效应,急性毒性低;工艺上以火灾或环境污染为主风险。
- 风险管控要点:常规通风、防泄漏、防火防爆、常规PPE与泄漏应对。
(注:在实际判定中优先采用权威数值:GHS急性毒性类别、NIOSH IDLH、AEGL/ERPG、TLV/PEL等;若这些值分级不一致,应以最严格(对安全不利)的指标作为控制依据。)
三、爆炸/可燃性危险分级(气/蒸气与粉尘分开)
A. 气体/蒸气(可燃)类别(建议3级)
-
高爆炸危险(High)
- 判定要素:极易燃且危险性高的气体/蒸气(如H2、C2H2、环氧乙烷、乙醇过热蒸气等);特点包括低闪点、极低LEL(易达爆炸浓度)、宽可燃范围、低自燃点或强放热反应。
- 管控要点:防爆电气、泄漏检测(可燃气/可燃蒸气探测)、通风常开、氮气惰性化(必要时)、严格接地防静电、紧急切断与安全阀、火灾抑制装置、较低库存与安全间距。
-
中等爆炸危险(Moderate)
- 判定要素:一般烃类与常见溶剂(甲烷、丙烷、汽油蒸气、丙酮等);LEL不算极低,但仍有显著爆炸风险。
- 管控要点:防爆区域划分(ATEX/IECEx分区)、通风、泄压、防静电、爆炸隔离与阻火器、可燃气检测。
-
低爆炸危险/不可燃(Low/Non-flammable)
- 判定要素:非可燃、或可燃性极低(高闪点、LEL高、不易形成爆炸混合物)的介质。
- 管控要点:常规防火与泄漏管理;若伴有氧化性或其它危险仍需专门控制。
B. 粉尘可燃性(固体/粉末)
- 按NFPA/Kst分类:
- St0(Kst = 0):无粉尘爆炸危险;
- St1(Kst 0–200):轻度爆炸危险;
- St2(Kst 200–300):中等爆炸危险;
- St3(Kst >300):强烈爆炸危险。
- 管控要点:密闭输送与除尘系统、防静电与接地、粉尘检测、爆炸泄压/抑爆/隔离、清扫与维护规范。
四、毒性×爆炸组合矩阵(示例简化)
- 类别 I(最危险):极高毒性 + 高爆炸危险 → 最高级别管理(密闭+惰性化+双重联锁+周边疏散)
- 类别 II:极高毒性 + 低爆炸危险 或 高毒性 + 高爆炸危险 → 强化密闭、气体检测、应急解毒与防爆措施并重
- 类别 III:中毒性 + 中等爆炸危险 → 常规密闭/通风、防爆、防泄漏与职业健康监测
- 类别 IV(最低):低毒性 + 低爆炸危险 → 常规防护与消防措施
五、判定与实施流程(建议)
- 收集材料安全数据(MSDS/SDS)、GHS分类、LC50/LCt50、IDLH、TLV/PEL、ERPG/AEGL、闪点、LEL/UEL、自动点火温度、饱和蒸气压、Kst(粉尘)等。
- 依据上述指标分别赋予毒性等级与爆炸等级(参照本框架标准);若数据缺失,采用保守假设(向更危险等级归类)。
- 出具介质危险性说明表,并据此确定压力容器设计要求(材料、受压等级、泄压装置规格、惰性化/通风要求、检测报警联锁、二次围堰与耐腐蚀要求、消防配置)。
- 编制相应的作业/检修许可、应急预案与监控计划(含定期演练与周边公告)。
六、工程与管理建议(按分类强化措施摘要)
- 对极毒或高爆介质:优先采用小容积、多级安全屏障、在线自动检测、主动惰性化、常态化通风冗余与远程切断。
- 对高爆介质:严格防爆区划、泄压/爆破片、阻火器或爆炸抑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联锁。
- 通用:MSDS与危险标识、台账、限量存储、对外通报、运输与转运规范、职业健康监测、废弃处置合规。
七、示例(便于理解)
- 光气(phosgene):毒性 = 级别A(极高),爆炸性 = 低(非可燃气) → 管控以密闭、防泄漏、气体检测与解毒为主。
- 氢气:毒性 = 级别D(低),爆炸性 = 高 → 管控以惰性化/通风、防爆与泄压为主。
- 乙烯氧化物(环氧乙烷):毒性高且可燃 → 综合管控(密闭、检测、防爆、限制库存)。
- 有机粉尘(某些塑料粉):毒性低,粉尘Kst = St2 → 重点防粉尘爆炸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