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
09
2025 - 10
一、管理原则 明确定点收集,严禁随意排放 所有实验操作产生的废液必须专瓶收集,严禁倾倒入水槽、洗手台或下水道,杜绝环境污染与人员伤害。 配备专用收集容器 每个中央实验台、边台应配置废液收集瓶或桶,容器需具备耐腐蚀、耐有机溶剂等性能。 容器需配备密封安全盖,高效过滤(如活性炭过滤盖、分子筛)以消除挥发性气体与异味。 收集容器必须清晰标识:废液类型、主要成分、责任人及收集日期。 废液分类收集 按照废液...
09
2025 - 10
通风柜有害废液收集管理规范与建议 在实验室使用通风柜进行有害化学品操作时,废液收集管理至关重要。以下为通风柜有害废液收集的规范要点及优化建议,适用于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及宣传培训: 一、基本原则 专用收集容器 在通风柜内使用符合要求的废液收集瓶或桶,材质需耐腐蚀、耐有机溶剂,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玻璃或不锈钢容器。 废液容器应标识清晰,注明废液类型、主要成分、危险性质及责任人。 密封与过滤...
09
2025 - 10
洗手台和水槽台废液收集管理措施 一、管理要求 明令禁倒实验室废液入洗手台和水槽台 严格禁止将实验废液(如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等)直接倒入洗手台或普通水槽,防止对下水道、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设置废液收集装置 在洗手台、水槽台附近增设专用废液收集瓶或废液桶,供实验人员倾倒被污染过的水体或清洗后废液。 须采用密封性良好、耐腐蚀材质的容器,配备清晰标签,防止废液直接流入市政管网。 分类...
09
2025 - 10
杜绝实验室异味,确保废液安全储存 为打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实验环境,杜绝实验室异味,确保废液安全储存,请全体实验人员严格执行以下规范: 一、废液安全储存措施 分类收集,专用容器 废液须按类别(如有机、无机、含卤素、重金属等)分别盛装,严禁随意混合。 使用密封性能良好、材质匹配、标识清晰的专用废液桶或瓶,切勿超量盛装。 密封存放,防止挥发 操作后及时盖紧废液容器,存放前确认密封无泄漏,防止气味扩散和...
28
2025 - 09
化学室安全意识是必备的科学素质 一、什么是化学室安全意识 化学室(实验室)安全意识,是指在化学实验及其相关操作过程中,对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自觉认知与重视,并具备正确识别、防控和应急处理风险的基本素养。 包含但不限于: 熟悉危险化学品性质与标识 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重视防护措施 具备初步应急处置能力 主动关注自身和他人安全 二、安全意识为何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 科学探究离不开安全保障 ...
28
2025 - 09
实验室环评一般指实验室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不同实验室类型、项目阶段及相关法规要求,涉及的环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按照环评类型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扩建、改建实验室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规定,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但不限于: 科研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医学、制药实验室、高校实验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 "三同时"验收阶段环评 指实验室建成后,环保设施...
28
2025 - 09
持续优化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是提升实验室安全、环保与合规水平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分步骤、可操作、具有持续改进思路的建议和措施: 持续优化化学实验室废液回收管理 一、制度与流程建设 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实验室废液管理规定》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废液收集、暂存、转运、处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要求所有实验废液分类收集,不得随意倾倒或混合。 废液种类清单 结合实验项目,定期梳理废液种类、成分及危险特性,建立...
28
2025 - 09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鉴定? 危险化学品鉴定,又称为“化学品危险性鉴定”或“危险性分类鉴定”,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如《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9系列、联合国GHS等),对某种化学品的理化特性、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易燃性等进行系统检测和评价,科学判定其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并确认其所属的具体危险类别(如易燃液体、有毒品、腐蚀品等)。 其结果直接影响: 是否纳入危险化学...
28
2025 - 09
实验室个体防护安全知识 科学、规范的个体防护措施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基础。以下为实验室常用的个体防护安全知识总结: 1. 实验服 必须穿着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服(长袖、抗腐蚀),避免日常服装直接暴露身体。 实验服要系好纽扣,不得敞开,不得带至生活区、食堂等非实验场所。 如实验涉及高温、强腐蚀或有毒物品,要选用专用防护服。 2. 手部防护(手套) 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如乳胶手套...
25
2025 - 09
一、双氧水的危险性 强氧化性 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剧烈反应。 高浓度(>30%)的双氧水与易燃物、金属粉末、还原剂、碱、酸等接触有引发爆炸或剧烈放热反应的风险。 分解反应剧烈 遇热、光照、金属离子或催化剂易分解生成大量氧气和水,分解速度快可引起气压骤增甚至容器爆破。 腐蚀性 高浓度双氧水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能烧伤人体。 飞溅入眼可能导致永久性伤害。 刺激性和毒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