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咨询实验室废液收集系统设计方案
2025年9月23日
化学实验室废液暂存和转运指南 一、废液分类与收集 废液类别: 有机废液(如甲醇、乙腈、氯仿等) 酸性废液(如硫酸、盐酸等) 碱性废液(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含重金属废液(如铬、汞、镍等离子) 特殊废液(如剧毒、高反应性废液) 分类收集原则: 按废液类型分桶收集,严禁混合有机与无机、酸性与碱性,严禁含重金属与普通废液混桶。 禁止将固体垃圾丢入废液桶。 二、废液暂存要求 容器选择: 用专用废液桶(耐腐蚀、高密封性,配有安全盖)。 废液桶应有明显标签,注明类别、日期、责任人。 暂存区域设置: 废液桶集中放置于危险废物暂存区,该区域应防火、防爆、通风良好,远离生活区和明火。 地面须有防渗、防泄漏措施(...
2025年9月23日
一、加强风险认知: 长假期间,实验室无人值守时间较长,废液积留易引发泄漏、挥发、火灾、环境污染等风险。 假期归来时容易出现废液桶溢满、倒灌、异味、不明废弃物混入等隐患,影响复工安全。 二、长假前废液收集操作要点: 全面盘点,分类收集 检查所有实验操作台、通风橱及各废液收集点,彻查是否存在未及时收集、外溢或遗留的废液。 按照废液类型(有机、酸碱、含重金属等)分类收集,严禁混合。 废液桶容量检查 检查废液桶或集液罐液位,原则上长假前不能留用接近满桶的废液桶(建议容量不超过总容量的四分之三)。 如有超限或即将满桶,务必及时倒桶、换桶或联系危废处置单位转运。 桶体检查与标识 查验废液桶密封性、标签完整...
2025年9月18日
实验室废液桶≠垃圾桶 一、定义区分 废液桶:专用于收集实验中产生的各类液体废弃物,如有机溶剂废液、酸碱废液、含重金属废液等。其设计和管理针对化学液体的物理、化学危险特性。 垃圾桶:收纳常规固体垃圾,如实验废弃的手套、 纸巾、纱布、包装袋、一次性耗材等(非危险化学品性质)。 二、不得混用的原因/风险 安全隐患 固体垃圾和废液混放,容易堵塞废液桶排口、溢流管道,影响正常排放和后续处理。 某些废液与固废(如含水纸巾、塑料、金属等)混合,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释放有毒气体或产生危险物质。 污染责任 混投后使废液性质复杂、组分不可控,增加处理难度和成本,甚至导致危废无法合规处置。 危险废液应交由具备资质的单...
2025年9月18日
一、系统用途概述 废液集中收集管道系统用于将实验室、生产线等多点产生的液体废弃物安全、高效地导入集中废液暂存或处理区域,主要适用于化学实验楼、制药厂、分析中心等场所。其目标为提升废液管理效率、降低搬运风险、减少泄漏与污染。 二、系统基本组成 收集端(各实验室/产废点) 废液收集接口/漏斗/排液阀。 初级过滤器或拦截网(防止固体、颗粒、玻璃等大件进入)。 防腐蚀防泄漏接头设计。 收集管道主线 材质:选用耐腐蚀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U或不锈钢316L等,根据废液种类确定)。 直径设计:匹配最大流量、排放频率,通常为DN25~DN100。 管道布局:墙内、吊顶或地...
2025年9月18日
优诺科技废液收集桶是实验室、化工厂、医疗机构等常用的危险废液临时收集容器。 规范使用和管理对防止事故、环境污染、人员伤害至关重要。 1. 废液收集桶选用 材质要与所盛废液相容(通常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丙烯PP,不得用含有金属、易腐蚀、易溶胀材质的桶盛装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 容量要合理选择,避免过大难以移动或过小频繁更换。 2. 分类收集、不得混放 不同类型废液(卤代烃、有机溶剂、酸、碱、含重金属、含氰化物等)需分桶收集,坚决禁止混合,防止发生危险反应(如放热、爆炸、生成有毒气体等)。 桶体要明显贴标,包括废液类型、主要成分、收集日期、责任人等信息。 3. 密封与安全防护 使用安全盖...
2025年9月18日
优诺安全盖是一种专为实验室、化学品废液收集瓶设计的防挥发、防泄漏、安全密封装置。 它带有通气过滤器、密封圈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有害挥发物的泄露风险。 与废液挥发泄露的关系 防止挥发:普通废液收集桶使用普通螺口盖,开关频繁、密封不严时,废液中的易挥发/有毒气体(如甲醛、苯、卤代烃等)容易泄露到空气中,导致实验室空气质量下降、人员健康风险增加。 安全盖特点:优诺安全盖结构紧凑,安装便捷,能有效密封容器,同时一般配备过滤装置,能“吸收/分解”废液挥发出的有害气体,再排出于实验室空气,从而显著降低实际挥发量。 泄露污染有效控制:使用该类安全盖,相比传统开放式收集,能极大减少废液收集和运输过程中有害...
2025年9月18日
实验室常用溶剂的保质期(Shelf life/expiration date)主要取决于溶剂的种类、纯度等级(分析纯、色谱纯等)、厂商推荐、存储条件(避光、密封、温度)以及开封与否。溶剂说明书、标签通常有标明有效期,但实际工作中常见如下规律和建议: 1. 无机类溶剂(水、稀无机酸、碱等) **高纯水(Milli-Q、去离子水):**现用现备;超过1天最好新鲜更换,微生物污染风险高。 **稀释无机酸(HCl、HNO₃、H₂SO₄)/碱(NaOH、KOH)溶液:**一般建议1个月内使用完毕(最好2周内)。易吸收CO₂或与器皿反应。 **浓酸、浓碱(未稀释原装):**密封阴凉储存,理论上稳定,可以按...
2025年9月11日
2025 年 9 月 4 日,台湾中兴大学食品暨生物科技大楼实验室发生一起因处理强酸废液不慎引发的安全事故,导致两名学生受伤。 事故中,学生在处理强酸废液时疑似操作不当,产生大量白色气体。一名女学生虽佩戴了护目镜,但额头仍被喷溅到,造成 1 度 1% 的灼伤,另一名男同学则因吸入不明气体而身体不适。所幸两名受伤学生送医后均无大碍。 一、事故原因剖析 操作规范缺失:学生在处理强酸废液时,未严格遵循既定的操作流程。或许在倾倒、混合废液过程中,动作过于急促,亦或是未使用合适的工具与防护装备,致使废液喷溅与气体逸出。这反映出学生对操作规范的认知不足,日常实验培训未能让规范操作深入人心。 废液兼...
2025年9月11日
一、定义 1. 引发剂(Initiator) 通常是指能诱导或引发聚合反应的化学品。 引发剂能在适当条件下分解或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阳离子或阴离子,启动单体分子的聚合反应(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等)。 常见于有机合成、塑料、树脂生产等工业。 2. 阻聚剂(Inhibitor, Stabilizer) 是阻止或延缓聚合反应发生的化学品。 防止单体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因热等因素发生自聚反应,保障安全和产品稳定性。 常见于对苯乙烯、丙烯酸酯类等易聚合单体的贮存、运输。 二、常见品种 1. 危化品常用引发剂 常见品名 类型 主要作用 过氧化氢(H₂O₂) 过氧化物类 强氧化性,引发剂...
返回顶部